当 “双碳” 目标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导向,酒店业作为能源消耗与供应链关联度较高的服务行业,其低碳转型不再局限于内部节能改造,更需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 —— 从食材采购、布草供应到设备选型、物流运输,每一个环节的碳足迹都直接影响着酒店整体的绿色竞争力。而广东省近日印发的《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恰好为酒店低碳供应链的构建提供了清晰的制度框架与技术路径,让行业从 “被动减碳” 转向 “主动管控” 有了明确抓手。
采购端是酒店供应链碳管控的核心抓手,而政策提供的 “碳数据工具” 让采购决策有了明确依据。酒店食材、客房设备两大品类,占据供应链碳排的近六成,《方案》构建的重点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恰好为这两类采购提供了可量化的标准。比如采购食材时,酒店可直接查询广东省本地农产品的碳足迹数据,优先选择碳标签认证的品类 —— 珠三角酒店采购本地蔬菜而非跨省运输的食材,不仅物流碳排减少 30% 以上,碳足迹数据还能通过数据库追溯,让 “低碳食材” 从营销概念变成可验证的行动。选购空调、照明等设备时,也可聚焦已通过碳足迹标识认证的型号,从生产源头规避高碳投入,避免设备使用阶段的 “碳债累积”。
供应链协作端的碳优化,更需依托政策搭建的协同框架。物流作为连接酒店与供应商的关键环节,其碳足迹常因数据缺失成为 “盲区”,而《方案》建立的交通运输碳足迹因子数据库,让酒店能清晰对比公路、冷链等不同运输方式的碳基准值,进而与物流商共同调整方案 —— 非紧急物资改用铁路运输,或整合多品类物资开展联合配送,可有效降低运输碳排。更重要的是,《方案》推动的粤港澳碳足迹互信互认,解决了跨境采购的碳核算难题:涉及港澳供应商的高端食材、设备采购,无需重复核查碳数据,直接采信当地认证结果,既节省成本,又让供应链碳管理更高效。
政策提供的支持工具,还为酒店低碳供应链注入了 “资金动力”。《方案》将产品碳足迹纳入绿色金融评价指标,意味着酒店只要批量采购低碳足迹产品、推动供应商开展碳核算,就能凭相关数据申请绿色贷款,缓解转型资金压力。这种 “低碳采购 - 绿色融资” 的正向循环,让酒店无需独自承担转型成本,也倒逼供应商主动参与碳足迹核算,形成供应链上下游的协同减碳氛围。
对酒店业而言,低碳供应链的建设无需追求 “全而杂”,而是要紧扣 “采购有数据、协作有框架、转型有支持” 的核心逻辑。广东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落地,恰好提供了这样一套可落地的工具,让酒店能从采购端精准选品,在协作端高效控碳,最终实现供应链低碳转型的 “轻装上阵”。
官方联系方式
13826550772
邮箱
lchsc@zhll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