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申明:本文原创,版权归于作者所有。本平台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欢迎原创投稿。邮箱:lchsc@zhllt.cn
李建
曾任北京香格里拉饭店总工程师
曾任凯德商用工程设计与物业服务部(中国区)副总经理
曾任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环境与能源研究所副总工
曾任清华大学建筑节能源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现任酒店低碳发展研究院智库专家、中瑞旅游学院客座教授、洛桑酒店管理机构顾问
有27年酒店开发与运营管理的经验。5年金融地产开发运营的经验。集产学研为一体是酒店行业最勤奋的。用12年时间对上国内外千家酒店进行了调研。有100多个酒店复盘的经验。是这个行业最勤奋的研究者,参与了建设部与中国饭店电子工业部等多个绿色饭店、低碳饭店标准的编写。2007年参加了联合国地产人多会议的讨论,并代表中方欧美日多个国家进行了考察。2008年接受了国际奥组委主席罗格先生颁发的最佳组织奖。担任2022年北京冬奥酒店品质提升专家组组长。并提出酒店社会学概论 。
推荐阅读:
本文转载请注明来源
地产与酒店业的兴衰沉浮:繁荣落幕,转型启幕。商业地产风云变幻的舞台上,恒大的崩盘、万达的资产转让以及万科面临的危机,无疑是一记记沉重的警钟,宣告着以地产推动的酒店业黄金时代的落幕。曾经,政策和利益的双重驱动,土地财政政府获益,政府要形象工程搞地标,开发商拿地加杠杆,酒店是银行贷款最好的抵押物,地产与酒店业相互交织、共同推动行业’繁荣”,大规模布局酒店业务,借助酒店品牌形象提升项目附加值,追求高、大,过去三十年五星级酒店客房得房面积上升了50平米,折合费用每房成本增加约60万元,这些不是以酒店经济建造的酒店为后来埋下大雷。彼时的酒店业在地产浪潮推动下蓬勃发展。拨开迷雾看真相,开发商以酒店品牌为地产形象代言,一个百万平米项目,每平米加1000元,一个五星级酒店的成本就摊销完了,一个项目就等于白捡一个媳妇,开发十个项目白捡十个媳妇美哉,等到100个项目,有一百个媳妇麻烦来了!因为酒店在银行的资产无法剥离,100个不良资产暴雷是什么后果?所以多年前就出现一些城市酒店比住宅价格低的怪现象,不过还真有不知死的接盘侠,结果不接盘不到两年资产暴跌几百亿。这就是中国商业地产和酒店业的故事!但如今,形势急转直下,对酒店存量市场产生的结果影响深远。房地产泡沫破裂使资产负债表萎缩不是经营所能覆盖,加之关税战,科技战,金融战,还有失业率背后原因复杂且深刻。酒店是经济的晴雨表,同频不同幅,当经济复苏它比经济增长的快,当经济衰退它比经济衰退的幅度大。明白这个道理,不急而速,知止有得。在洪水到来之前要学会上树。
房地产困局与通缩压力:酒店行业的生存困境
房地产债务螺旋的连锁反应
在商业地产风云变幻的浪潮中,房地产债务螺旋式的连锁反应轰然启动,曾经叱咤风云的地产巨头纷纷陷入困局。这一危机如多米诺骨牌般传导,在需求侧,居民消费力萎缩与外商投资撤离重创酒店客源;于供给侧,地产库存高企与商业地产转型无序加剧酒店业同质化竞争。房地产与酒店业深度交织、命运相连,在这场债务风暴中,二者的兴衰沉浮与转型之路,正深刻重塑行业格局。
- 需求端崩塌:2023-2025年住户新增贷款下降79%→29%,商务出行与旅游预算压缩;居民消费降级显著。在此背景下,叠加外商撤资影响,酒店行业客源锐减,需求端面临严峻挑战。酒店为了争夺市场,不得已打起价格战,不得不卷。
- 供给端过剩:
✨全国房地产广义库存127亿平方米,“三条红线”政策等,这些政策抑制房地产市场过热,导致地产商融资受限、销售难度加大、利润空间压缩 。商业地产商自顾不暇,曾经追求高大上,存量市场五星级酒店平均174平米的得房面积,相比红色资本家在华投资平均110平米的得房面积,每房出投资最少高出80万元,运营能源成本;每客房每年能源费用:2.03~5.08 万元不等差别巨大,存量五星级酒店等高规格物业坪效低下,能效低下,大多数酒店不得不压缩人力资源成本,结果是掺半服务,酒店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把人均GOP额做上去,不应该拘泥人房比,以地产开发推动的酒店走到尽头。
✨通缩时代的经营挑战,经济下行与消费降级:
整体经济环境下行,消费者消费能力和意愿下降,消费更加谨慎,倾向选择性价比高的住宿产品。酒店业尤其是高端酒店,面临客源减少、需求萎缩困境,经营压力增大。新兴住宿业态冲击:民宿、公寓、经济型连锁酒店等新兴住宿业态崛起,凭借特色服务、个性化体验和价格优势,吸引大量客源,分流传统酒店市场份额。这些新兴业态更贴近年轻消费者需求,对传统地产推动的酒店业形成有力竞争,加剧行业竞争激烈程度。上述因素要求收益管理在酒店的应用需要前置。
- 传统指标失灵:RevPAR、入住率、ADR等是酒店核心指标,但在当前环境下,尤其是RevPAR存在以下局限:
✨无法反映“价值认可度”:高入住率可能是低价策略的结果,客人或许住进来了,但如果他们对服务不满意,好评率低,就无法形成复购和口碑传播,酒店的品牌价值也难以提升。
✨忽视“非客房收入”的贡献:RevPAR不包含成本,只衡量客房收入,无法全面反映酒店内餐饮、会议、宴会、SPA等其他收入来源对整体经营的贡献。
✨无法体现“空间利用效率”:酒店拥有大量公共空间(大堂、走廊、会议室、餐厅),传统指标无法衡量这些空间的盈利能力和利用效率。
✨滞后性与局限性:财务数据是过去的结果,难以实时指导酒店的经营决策,也无法直接反映客户情绪和品牌健康度。
✨容易陷入“价格战”:过分追求入住率或RevPAR,可能导致酒店为争夺客源而牺牲价格,进一步恶化行业竞争。
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危机与通缩压力,叠加战争引发的能源成本飙升,我们不得不提前考虑,它将影响酒店能源成本从现在12%左右上升到30%,将酒店行业推入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北京市政府已经将10家酒店作为碳交易示范单位,节能减碳,碳指标可以买卖,绿色电力可以套利,实际调研中令人遗憾的是99%总经理不了解这些,就连电费收费单子的明细也搞不明白,必须通过培训改变认知!依赖地产驱动的粗放增长模式已失效,酒店业可持续发展,要以问题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牵引。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拥抱低碳技术化解能源成本危机,并发动一场深刻的“坪效革命”以突破效率瓶颈。
面对战争阴影下的能源成本暴涨和房地产困局带来的需求萎缩与经营挑战,酒店行业的转型已迫在眉睫。下一篇我们接着说——酒店如何实现破局重生!
酒店低碳发展研究院 官官
电话丨13826550772
邮箱丨lchsc@zhll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