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碳索绿,蓄势待发——全国首批低碳酒店样板5月发布!

2025-03-06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中国酒店业正悄然开启一场以绿色为底色的转型实践。作为行业低碳发展的探路者,酒店低碳发展研究院始终以“科学度量、精准施策”为准则,致力于为行业提供可落地的低碳解决方案。2024年11月,《酒店碳标签等级评价技术规范》正式发布,首次以标准化方式为酒店低碳化进程提供量化依据。


      而今,这一纸规范正在转化为行动——2025年上半年,研究院已正式启动全国低碳酒店样板工程评定,开年首站将覆盖长三角、珠三角五大核心城市、十一家样板酒店,以实践为尺,丈量行业绿色未来的可能




01


一场迫在眉睫的行业实验



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全球建筑领域碳排放占比超30%,且这一数字再继续上升,而酒店作为高能耗场景,既是碳排放大户,亦是技术创新的天然试验场。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推进、全球可持续旅游理事会的标准迭代,无不昭示着低碳已从“可选项”变为“必答题”。在国内,《“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广绿色旅游消费”,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的叠加,让酒店业的低碳转型迫在眉睫。


此次样板工程评定,正是基于《技术规范》的系统性框架,从能源管理、废弃物处置、供应链协同到数字化赋能,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评价体系。研究院团队将深入青岛、上海、杭州、南京、郑州、广州、深圳等样板酒店,通过数据追踪、场景验证与技术诊断,探索低碳路径的“最小可行性单元”。


02


从标准到实践

以科学丈量绿色


   “低碳不是一场竞赛,而是一场需要共同校准的马拉松。”与常规评比的“高举高打”不同,此次行动更似一场多方协同的行业实验。


     首批样板选择标准:长三角与珠三角既是经济高地,也是酒店业集约化发展的代表区域,其能源结构复杂性、客群多样性为技术验证提供了多元样本而《技术规范》中的“定性定量”机制,将首次在实践中接受检验——通过60余项细分指标定性评价与定量监测 ,为酒店提供持续改进的“碳地图”。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评定并非单向考核,而是与试点酒店共建的协作模式。研究院联合行业协会、第三方检测机构及低碳配套服务商,形成诊断-优化-认证”闭环,旨在沉淀可复制的经验而非单一结果。



03


5月之约

低碳酒店的集体答卷



      2025年5月,全国低碳酒店样板发布会即将启幕。这场低碳酒店的集体答卷不仅是对酒店先行者的认可与表彰,更是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下一阶段,研究院将持续深化标准应用,开启首批样板酒店的数据模型、技术路径与运营案例,并汇集成《中国酒店业低碳发展蓝皮书》,为行业提供可借鉴的“开源方案”,为全球酒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低碳发展没有终局答案,我们只是行业长路上的一个注脚。未来,样板工程的经验将逐步向二三线城市下沉,从单点突破到全国推广,需要的不仅是技术,更是整个生态的协同。”




分享